徐达明明躲过功臣楼炮火,为啥最后栽在一只蒸鹅上?真这么冤?
“太平本是将军定,哪有将军享太平?”这句老话搁朱元璋身上,简直像量身定做的注脚。都说一起打天下的是兄弟,可坐上龙椅的朱元璋,看昔日出生入死的老伙计们,咋看咋像“定时炸弹”。
“太平本是将军定,哪有将军享太平?”这句老话搁朱元璋身上,简直像量身定做的注脚。都说一起打天下的是兄弟,可坐上龙椅的朱元璋,看昔日出生入死的老伙计们,咋看咋像“定时炸弹”。
在众多历史题材的电视剧和小说中,我们常常能看到这样一个情节:一位功臣在面临生死危机时,突然拿出一块神秘的牌子,高呼“丹书铁券在此”,瞬间化险为夷。这神奇的丹书铁券,仿佛拥有着超越法律的力量,成为了持有者的“免死金牌”。
大明皇帝朱元璋端着个粗瓷大碗,笑呵呵地问。满殿的喧嚣,几百号武将的划拳行令声,就像被一把无形的刀瞬间斩断,只剩下木炭在火盆里“噼啪”炸开的轻微声响。
去年秋天,我在南京钟山脚下转了大半天,终于找到了徐达墓。那座神道碑比明孝陵的还要高,碑上刻着朱元璋亲笔写的11个大字:“开国功臣第一,中山武宁王”。风一吹,神道旁的石象生好像活了过来,我突然想起网上传得最凶的那个说法——徐达是被朱元璋赐蒸鹅毒死的。
天顺八年(1358 年),朱元璋站在应天府的城楼上,手里攥着一张磨损严重的地图。地图上,燕云十六州那片被红色墨迹圈出的区域,像一道刺目的伤疤,横跨在中原与北方草原之间。当时谁也没想到,十年后的洪武元年(1368 年),徐达率领的明军会如秋风扫落叶般横扫元军,将
寒风如刀,刮过濠州城外的荒岗野岭。朱重八背靠着冰凉的土壁,蜷缩在城外一处废弃的窑洞里。昨夜汤五那碗滚烫浑浊、杂味纷呈的“珍珠翡翠白玉汤”带来的热力早已散尽,腹中残留的些许充实感被更深沉的虚空取代。饥饿,依旧是盘踞在五脏六腑深处那条永不餍足的毒蛇。他下意识地摸了
此前朱元璋刚杀宋国公冯胜,明朝开国六公爵,至此已一个不剩。汤和见了朱元璋,眼神满是乞求,像在问:“陛下,那么多老兄弟,真的一个都不留吗?”
洪武元年(1368 年)的北风,裹挟着塞北的沙砾,在华北平原上呼啸了整整一个秋天。这年正月,朱元璋在应天(今南京)称帝,定国号大明,年号洪武,一个崭新的王朝在江南的烟雨里诞生。但此时的华夏大地,战火尚未熄灭 —— 元朝的残余势力仍盘踞在北方,大都(今北京)的皇
阅读此文前,诚邀您点击一下“关注”按钮,方便以后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新的文章,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,您的支持是我坚持创作的动力~
中国历史上的武将啊,就像天上的星星,各有各的亮法。真要排前20名,得掰扯掰扯他们那会儿的世道和干过的硬事儿。咱不按套路来,就顺着朝代唠,看看这些猛人到底多厉害。
朱元璋开创大明王朝,徐达是明朝的帝国双雄之一,被封为中山王。洪武十七年,徐达得了背疽。第二年的春天,蹊跷而亡。关于徐达本人,用朱元璋的评价说:“受命而出,成功而旋,不矜不伐,妇女无所爱,财宝无所取,中正无疵,昭明乎日月,大将军一人而已。”意思是说“敢打必胜,不
1365年,攻取淮东,并于两年后攻克平江,灭张士诚。出任征虏大将军,与副将常遇春一同挥师北伐,1368年攻入大都,推翻元朝的统治。
在中国古代漫长的封建社会里,专制、残暴与黑暗相伴始终。父王子因,嫡嗣袭传,欲以家天下万代不灭。只要你属帝之长子长孙,不是你能否当得上,而是你不愿意把屁股交给龙位都不行。像南唐的后主李煜(词人),明朝的熹宗朱由校(木匠)等,真不是当皇帝的料,这些主们也不愿意黄袍
14世纪中叶,中华大地正笼罩在一片前所未有的黑暗之中。自安史之乱后,河西走廊已被外族统治长达600年,曾经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沦为异族铁蹄下的血泪之路。燕云十六州自938年被石敬瑭割让给辽国,至此已整整430年,这片中原王朝的天然屏障,让汉人政权在游牧民族的铁骑
首先感谢小伙伴的阅读,欢迎大家进行点赞、关注、收藏。小编在此也祝大家日进斗金、财源滚滚。
在那个年代,士兵将领们能在战场上活下来就已经很不容易了,这时他们的经验和兵法也便得以总结,能够留下来的也必然是人中翘楚。朱元璋打天下,自然不是孤身作战,跟随他的将领,后来都成了明朝的大人物。